贪 (佛教)

贪 (佛教)

佛教

基本教义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缘起

空性

因果

戒律

毗奈耶

尸罗

五戒

禅那

业处

轮回

波罗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宝

三法印

佛教共识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须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马鸣

龙树

提婆

无著

世亲

觉音

鸠摩罗什

慧远

菩提达摩

智𫖮

玄奘

惠能

莲花生

宗喀巴

宗派、国家和地区

部派

大乘

金刚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汉传

藏传

藏传佛教史(英语: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印度

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国

欧美

历史

佛教历史

佛教时间线

结集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众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于印度衰落

法难

佛教现代主义

人间佛教

左翼佛教

经籍举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阿含经

南传尼柯耶

法句经

大般若经

心经

金刚经

法华经

解深密经

华严经

维摩经

涅槃经

楞伽经

大悲咒

楞严经

圆觉经

药师经

地藏经

阿弥陀经

坛经

瑜伽论

大智度论

俱舍论

圣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场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关主题

艺术

修学制度

组织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题

上座部佛教

巴利圣典

批评

论诤

大乘非佛说

十方诸佛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查论编

贪(梵语:राग,rāga,巴利语:rāga,或梵语:लोभ,lobha,藏文: 'dod chags),佛教术语,意思为依恋、热切的想要、渴望、贪婪,是一种心情状态,热衷与贪图于世间三有的事物,希望获得与保有,但终是受挫。它的根源是无明、愚痴以及我见,被认为是三毒之一。它也是一种心所。其反义字为无贪。

字源[编辑]

在梵文中,贪(rāga)的字面意思是颜色,或是色调,可以当成染色或为物体加上颜色的意思。在音乐中,被用作是一种音调的名字,即拉格。佛教使用这个单字在人身上,代表不纯洁,被世间与欲望污染,或是基本性格上的缺陷。

在佛教中,rāga,与贪爱(lobha)常被当成是同义字,在经中较常使用rāga,在阿毗达摩中,使用lobha较多,当作为心所时,主要称为lobha。

概论[编辑]

贪是指对于外境,产生爱取,不愿放弃的心态[1]。源于对于三界的爱,会带来苦[2]。

释迦牟尼佛认为,离开贪欲,可以使心解脱,离开无明,可得慧解脱[3]。

对于欲乐(Kāma)的贪,称为欲贪(Kāma-rāga)。因为欲贪而产生贪欲(kāmacchanda),为五盖之一。

注释[编辑]

^ 玄奘译《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9:“云何贪?谓于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悕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何等为贪?谓三界爱为体,生众苦为业。”

^ 《杂阿含经》卷26〈710经〉:“净信者谓心解脱;智者谓慧解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相关条目[编辑]

爱 (佛教)

欲乐

贪欲 (佛教)

相关推荐

姓张的明星有哪些 姓张的明星
365体育亚洲官方入口app下载

姓张的明星有哪些 姓张的明星

📅 08-04 👁️ 8880
IDEA 全局搜索快捷键(图文讲解)
365体育亚洲官方入口app下载

IDEA 全局搜索快捷键(图文讲解)

📅 07-11 👁️ 9153
qq空间红包如何打赏 qq空间红包打赏方法【具体介绍】
bt365手机官方网址

qq空间红包如何打赏 qq空间红包打赏方法【具体介绍】

📅 07-19 👁️ 4863
中药材猪苦胆多少钱一斤
365bet.com官网

中药材猪苦胆多少钱一斤

📅 07-08 👁️ 2191
电脑刷机软件哪个最好?安卓刷机软件排行榜
365bet.com官网

电脑刷机软件哪个最好?安卓刷机软件排行榜

📅 08-03 👁️ 4569
世界杯门票地区销售排行榜:卡塔尔第一,美国第二
bt365手机官方网址

世界杯门票地区销售排行榜:卡塔尔第一,美国第二

📅 07-27 👁️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