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減钟》(《殷周金文集成》193——202),春秋早期或中期器,清朝乾隆年间出土于今江西省樟树市,出土时共十一件,现国内存四件,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台北中央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唯正月初吉丁亥,工(虍鱼攵)王皮戁之子者減,择其吉金,自作瑶钟。不帛不骍,不铄不凋,协于我灵籥,俾和俾孚。用祈眉寿緐釐,于其皇祖皇考,若召公寿,若参寿,俾汝惠惠歆歆,和和钦钦,其登于上下囗囗,闻于四方。子子孙孙,永保是尚。”
工(虍鱼攵),即吴国。
皮戁和者減,文献没有记载,据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研究指出,各专家说法各异,今简单介绍如下:
王国维《观堂集林》认为:“皮戁无考,以声类求之,当即《史记·吴太伯世家》之颇高,乃吴子寿梦之曾祖。”据《史记》记载,从太伯到寿梦的吴国世系如下:太伯——仲雍(太伯弟)——季简——叔达——周章——熊遂——柯相——彊鸠夷——馀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颇高——句卑——去齐——寿梦。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认为:“者減之名,经传无所见,余以声音求之,盖即《史记·吴太伯世家》之转也。《吴世家》记太伯十四传为禽处,禽处卒,子转立。者減之合音为转。”
温廷敬《者減钟释》认为,者減是诸樊。据《史记》,诸樊为寿梦长子。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认为“柯转即此皮戁也,柯皮古同歌部,转戁古同元部,戁,古然字。”
马承源《关于翏生盨和者減钟的几点意见》认为:“皮戁是毕轸的音假,毕轸即句卑,者減与去齐为兄弟。”
董楚平赞成马承源“皮戁是毕轸即句卑”的说法,但认为“者減”即“去齐”,一名一字也。
《工(虍鱼攵)太子姑發剑》,(《殷周金文集成》11718),春秋中期器,1959年安徽淮南市蔡家岗赵家孤堆 M2出土,铭文:“工(虍鱼攵)太子姑發聑大(上聑下大)反,自作元用。在行之先,以用以获,莫敢禦余!余处江之阳,至于南行西行。”姑發聑大(上聑下大)反,郭沫若、商承祚认为即诸樊,乃寿梦长子。
《工虍鱼(上虍下鱼)季子剑》,春秋中期器,1985年山西榆社出土,铭文:“工虍鱼(上虍下鱼)王姑發聑大(上聑下大)反之弟季子,肵尚後子。厥可金而作其元用剑。”季子,即季札,诸樊之弟,寿梦第四子。据《史记》记载,“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
季札,又号“延陵季子”,因馀祭为王时,封季札于延陵,故有此号。据《史记》记载“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后兄弟顺次称王,想以此达到让季札当王的目的,但季札终不为王。
《史记》还记载“季子挂剑”的美谈,“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吴季子之子逞之剑》,(《殷周金文集成》11640),春秋晚期器,铭文:“吴季子之子逞之元用剑。”吴季子之子逞,季札之子逞。
《王子于戈》(《殷周金文集成》11208),春秋中晚期器,1961年山西万荣后土庙贾家崖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铭文:“王子于之用戈。璗。”据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引张颔的考证,王子于,即吴王僚。《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伍)员如吴,言伐楚之利於州于。”杜预注:“州于,吴子僚。”吴王僚,乃馀眜之子,寿梦之孙。
《吴王光鉴》(《殷周金文集成》10298、10299)春秋晚期器,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院,铭文:“唯王五月,既字白期,吉日初庚,吴王光择其吉金,玄矿白矿,以作叔姬寺吁宗彝荐鉴,用享用孝,眉寿无疆。往已叔姬!虔敬乃后,孙孙勿忘。”吴王光,诸樊之子,寿梦之孙。叔姬寺吁,吴王光之女名,叔,是排行,姬,吴国王室之姓,寺吁私名。
《吴王夫差鉴》(《殷周金文集成》10294、10295、10296),春秋晚期器,清朝同治年间出土于今山西蒙王村,铭文:“攻吴王大差,择厥吉金,自作御鉴。”大差,即夫差,吴国末代国君。据《史记》记载,吴国从寿梦到夫差的世系如下:寿梦——诸樊——馀祭(弟)——馀眜(弟)——僚(馀眜之子)——光(即阖闾,诸樊之子)——夫差(阖闾之子)。
《無土脰鼎》,(《殷周金文集成》2359),春秋晚期器,1977年陕西凤翔高王寺窖藏出土,铭文:“吴王孙無土作脰鼎。”無土,不见经传,董楚平认为,可能与夫差同辈。
吴国从太伯奔荆蛮到吴王夫差被灭之公元前473年,大约存世六百年左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