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橐”字的正确读音、字形与结构
读音:橐字的正确读音为tuó,是一个阳平声字。
字形:橐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勺”形变体,下部为“木”字。整体字形简洁而富有古朴感。
结构:橐字的部首为“木”(作为形旁),表示与木材或容器有关;上部则像是一个变形的勺子或口袋形状,暗示了其作为容器的功能。
2、“橐”字的字义解析
口袋、囊:这是橐字最基本的含义,指一种可以装东西的口袋或囊。在古代,人们常用橐来携带或储存物品。
古代一种鼓风吹火器:除了作为口袋外,橐在古代还被用作一种鼓风吹火的器具。这种器具通过手动或机械方式产生气流,帮助点燃或维持火焰。
3、“橐”字的文化意蕴
实用与智慧:作为口袋或囊的橐,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它象征着人们的智慧和勤劳,通过简单的设计实现了物品的携带和储存。
神秘与神圣:在古代的一些宗教或祭祀活动中,橐也被用作一种重要的器具。它可能象征着神秘的力量或神圣的象征,与人们的信仰和崇拜紧密相连。
4、“橐”字取名的寓意
包容与宽广:橐字作为口袋的象征,寓意着包容和宽广。它提醒人们要心胸开阔,接纳不同的人和事。
智慧与勤劳:橐字也象征着智慧和勤劳。它提醒人们要勤奋努力,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5、“橐”字古文献中的引用
《东周列国志》:“其他愿执鞭负橐,奔走效劳,又有壶叔等数十人。”这里的“橐”指的是口袋,用来装物品。
《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这里明确区分了囊和橐的区别,即囊大而无底,橐小而有底。
《左传》:“帘子职纳橐饘焉。”这里的“橐”也是指盛物的口袋。
《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里的“橐籥”(即橐龠)指的是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类似于现代的风箱。
《淮南子·本经训》:“鼓橐吹埵,以消铜铁。”这里的“鼓橐”也是指用风箱鼓风来冶炼金属。
地名引用:
《越绝书译注》(张仲清著)中释曰:“宛橐:地名,春秋楚地,即今河南南阳市。”这里的“宛橐”是一个地名,但“橐”在此处并不单独表示口袋或鼓风吹火器的意思,而是与“宛”结合形成地名。
象声词引用:
“橐橐”的皮鞋声: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橐橐”也被用作象声词,形容皮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
通假字引用:
《韩非子·五蠹》:“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这里的“橐”通“托”,意为依附。
6、“橐”字相关词语
橐驼:指骆驼,因其背上像口袋一样鼓起而得名。但需注意,“橐驼”并非直接指橐字,而是“橐”与“驼”的连用。
橐甲:指古代战士装备的一种铠甲,形如口袋,可以装填箭矢等武器。
橐钥:指古代开锁的工具,形如口袋,可以容纳钥匙等物件。
橐泉:指涌出的泉水,形容泉水源源不断,如口袋中倒出的水一般。
我是谢老师,每天带你发现汉字秘密,感受文字魅力